(原标题:带薪“陪娃假”落地!携程“反内卷”带动人均创收几近翻倍)股市中的杠杆资金
尽管携程尚未公布2024年的员工人数,但回顾2020至2022年,其员工规模基本保持稳定,而人均创收却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2023年携程员工人数虽增加了约4000人,人均创收却几近翻倍,高达122.79万元,这一数据从侧面佐证了携程以人为本政策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。
4月1日,携程集团正式宣布启动“陪娃假”福利政策,面向全体员工开放了每年3天的带薪子女陪护假申请通道。据悉,该政策将惠及携程全球范围内超过万名员工。
图片来源于:携程黑板报公众号
陪娃假+生育金双重福利,潜在争议尚存
实际上,这一福利政策早在今年1月11日携程25周年年会上,由携程CEO孙洁提前宣布,如今已顺利落地实施。值得一提的是,若在五一旅游旺季时使用并额外再请假一天,结合周末便可凑出11天的超长假期。此消息一出,携程即被众多网友赞誉为“别人家的神仙公司”。
携程此番举措实则是一举三得的好棋。首先积极响应了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;其次增强了员工归属感与组织忠诚度,有效降低因人才流失产生的隐性成本;最后实际上形成一种商业生态反哺:超长假期自然催生旅游消费需求,形成"员工福利-旅游消费-业务增长"的良性循环,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。
但需客观指出,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群体覆盖差异,单身员工及无子女家庭无法直接受益,形成事实上的福利获取门槛。此现象与日本拟推行的"儿童保育支援基金"存在相似逻辑,均可能引发关于"隐性单身税"的市场讨论。此类制度设计虽出于善意,但客观上加剧了职场福利的差异化分配,需警惕可能衍生的公平性争议。
除了陪娃假,携程还推出了“程二代程长礼金”政策,计划投入10亿元生育津贴。从2023年7月开始,入职满3周年的全球员工,不论性别,每新生育一个孩子,将获得每年一万元的现金补贴,发放至孩子满5周岁后终止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政策将福利获取与司龄严格挂钩,客观上形成人才留存的时间门槛。若要实现补贴全额领取,携程员工需至少达成8年司龄。本质上是通过经济激励延长核心人才服务周期,降低关键岗位流失率。
“反内卷”新标杆,人均创收几近翻倍
事实上,除了在生育政策之外,携程亦是“反内卷”文化的积极践行者。2022年3月,携程宣布在集团内全面推广“3+2”工作制,不分男女、不分值岗、不作薪资调整,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灵活选择工作方式,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可以在家远程办公。2025年春节,客服团队亦可以申请在2024年12月29日至2025年2月15日期间回乡办公。此外,根据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2024年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的发言,携程未来很有可能率先缩短工作时间,实行四天工作制度。
携程的核心考量在于,相信人性的感恩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源动力,形成正向激励。携程虽也在“卷”,但与胖东来一样,“卷”的是合作共赢,是人心俘获。
尽管携程尚未公布2024年的员工人数,但回顾2020至2022年,其员工规模基本保持稳定,而人均创收却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2023年携程员工人数虽增加了约4000人,人均创收却几近翻倍,高达122.79万元,这一数据从侧面佐证了携程以人为本政策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。
表1:携程2020-2023年人均创收情况
数据来源于:wind
2024年携程的业绩也再创新高,全年营收达533亿元,同比增长约20%,净利润为171亿元,同比增长72.08%。各业务板块均实现双位数增长,人均创收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创始人梁建章的理念和价值观,决定了携程集团的基因。实际上,从2007年开始,梁建章就开始呼吁放开生育政策,作为人口经济学家的他,也曾在公开场合强调:有人才能有一切,鼓励员工多享受生活,多旅游、多创造。
在产能过剩与AI革命交织的时代背景下,"反内卷"战略或许能开辟出人才驱动型增长的新路径。携程似乎也在用行动诠释,唯有将人性光辉注入商业逻辑,方能在变革浪潮中锚定长期企业价值。
作者 | 王昊宇
编辑| 吴雪股市中的杠杆资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