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华证券_股票十倍杠杆开户_正规股票杠杆平台
股票十倍杠杆开户
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股票十倍杠杆开户_正规股票杠杆平台 > 股票十倍杠杆开户 > “他乡”如何成为“我城”?许子东、穆欣欣、张培忠开讲“鹅潭夜话”

“他乡”如何成为“我城”?许子东、穆欣欣、张培忠开讲“鹅潭夜话”

发布日期:2024-05-07 02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5月1日晚,恰逢广东文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,第二场“鹅潭夜话”随之拉开序幕。这档文学直播对谈节目由广东文学馆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的方式倾力打造。

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、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许子东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副会长兼作家专委会主任穆欣欣,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张培忠齐聚一堂,以“他乡—我城—湾区叙事”为主题展开对谈。活动由《作品》杂志社总编辑王十月主持。

活动现场。

本土意识增强,促使“他乡”成为“我城”

“‘他乡—我城—湾区叙事’这个主题,是我个人经历的生动写照。”活动现场,许子东坦言,20年前他初抵香港,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是不折不扣的“他乡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香港逐渐变成了他熟悉的“我城”。在近年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,香港文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,也由此拥有了更广阔的创作视野。

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、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许子东。

许子东介绍,在从“他乡”到“我城”的叙事中,香港作家西西在1975年发表的《我城》,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“当时本土意识开始变得很强烈。《我城》影响了很多读者,是谈到香港文学时绕不开的经典之作。”

“澳门文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一分子,可谓同根同源,同声同气。”穆欣欣表示,在谈论澳门文学发展史时,不能把它置于孤立的语境中,而需要将其与岭南文化、中原文化联系起来。许多年来,不少澳门作家将这座移民城市视作“跨文化的场域”与“他乡”,他们用大量的笔墨描摹故园,笔底有绵延不绝的乡愁。在澳门人口中,有95%都是华人,并以广东人居多。1999年,随着澳门回归祖国,澳门作家的本土意识也逐渐增强,写出了更多与本地相关的作品。

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副会长兼作家专委会主任穆欣欣。

“澳门文学的发展,离不开澳门报刊的副刊。”穆欣欣补充,澳门报刊是澳门作家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。澳门作家大多是业余作家,因为报刊篇幅有限,他们必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,写出生活化的文章。“这种写作逐渐培养了澳门作家的一个正确的创作观念,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读者。”

《报文帝书》是最好的“湾区叙事”

张培忠认为,在广东文学发展史中,南越国首任国王赵佗写给汉文帝的《报文帝书》,堪称“岭南史上第一文”,是“最好的湾区叙事”。两千多年前,他从河北真定来到岭南,便是一段将“他乡”变成“我城”的壮阔历程。后来赵佗归汉,是因为他“心有中原”。“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而文学的力量,在于培根铸魂。它能提供向心力,对于精神的铸造作用是不容小觑的。”

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张培忠。

张培忠介绍,在历史长河中,韩愈、苏轼、汤显祖等多位文学大家都曾在岭南工作生活,为后人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佳作名篇。“‘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’便是苏轼的名句。而汤显祖笔下的‘明珠海上传星气,白玉河边看月光’,不仅勾勒了当下的湾区景色,还能用来概括岭南文学海洋性、商业性、市民性、开放性、包容性兼具的特征。”

谈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未来发展,许子东以《繁花》中的沪语运用为例,建议粤港澳作家或可尝试在文学创作中加入粤语元素,“之前大家并不看好方言叙事,可《繁花》的热度,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方言叙事的希望”。“用方言创作,或许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一大特色。葛亮的《燕食记》便尝试加入了粤语元素。”穆欣欣说。

活动尾声,穆欣欣奉上“彩蛋”,演绎了京剧经典唱段,博得线上线下好评不断。
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戴雪晴

【图片】主办方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