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孤独症?
孤独症谱系障碍(也称自闭症,以下简称孤独症)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以社交沟通障碍、兴趣狭隘、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,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研究发现,早期发现、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。
那作为家长,我们要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呢?我们为家长提供了3个小方法,一起去看看吧!
1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
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,如果发现宝宝在年龄段内对应的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,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。
2、6-24月龄婴幼儿早期发现孤独症的警示指标
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,如果发现宝宝在年龄段内有相应的表现,提示可能有孤独症早期表现。
3、孤独症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
(简称“五不”行为)
孤独症社交不足行为和刻板行为早期即可出现,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,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。
不(少)看:指目光接触异常,ASD患儿早期即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,对人,尤其是对人眼部的注视减少,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,当面对面注视,仍然不正常。
不(少)应: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。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,叫名反应不敏感,不能借助手指指向、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。
不(少)指: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,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。ASD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,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、摇头表示不要、有目的的指向、手势的比划。
不(少)语: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
不当: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: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,包括旋转、排列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。比如将小汽车排列成一排,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。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,表现为正常言语出现后语言的倒退,难以听懂、重复、无意义的语言。
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不完全明了,但是已经证明与接种疫苗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无关,如果确诊了,家长不要内疚与自责,积极干预才是最好的选择,美国儿科学会一项研究显示:9%的2岁幼儿发育水平正常、早期干预可恢复正常。即使干预不能让较严重的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,但它的矫治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所以如果家长通过以上3个小方法发现宝宝可能存在一些“小问题”,不要立刻给孩子贴“孤独症”标签,但也不要无效等待,请积极前往正规儿童康复机构进一步咨询检查股票杠杆有哪些,接受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指导。
患儿家长上海虹桥医院美国儿科学会孤独症发布于:上海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